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Paradoxornis Gould,1836 |
属中文名 |
鸦雀属 |
学名 |
Paradoxornis brunneus ricketti(Rothschild) |
中文名 |
褐翅缘鸦雀 |
英文名 |
Brown—winged Crowtit |
俗名 |
棕头鸦雀、褐翅鸦雀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aradoxornis brunneus ricketti Rothschild,1922,Bull.Brit.Om.Cl.43:11(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西北部金沙江,位于27。10 7N,高度约海拔4000m)。
Paradoxornis brunneus rickettii,郑作新,2000,P.135;韩联宪,1991,12(2):123。
Paradoxornis webbianus rickettii,郑作新,1987,P.752;郑作新等,l987,P.277;彭燕章等,l987,P.339~340。
Paradoxornis rickettii,Howard,R.& Moore,A.,l984,P.435;Mayr,E.& Paynter,R.A.,l964,10:434。
|
鉴定特征 |
与棕翅缘鸦雀相似,但翅缘褐色,喉、胸为葡萄红或灰黄色,并具明显的纵纹。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3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均有记录。 |
采集地 |
中甸桥头1984.6.10~12.;丽江巨甸古渡l984.6.23~24.;剑川:金华1984.6.30.,金华山1984.6.28.,l985.7.6~7.,岩冲l984.6.27.~7.4.。 |
形态描述 |
与brunneus亚种相似,但耳羽近粉红色,而非栗红色;喉和胸淡皮黄色,具显著的栗棕色羽干纹。
幼鸟:据l985年7月7日采自大理剑川金华山的标本描记,与成鸟相似,惟体形较小。
|
分类讨论 |
本亚种由于形态介于ricketti亚种和brunneus亚种之间,因此Vaurie(1959)和Deignan(Mayr et Paynter,1964)认为是ricketti亚种和brunneus亚种的居问类型。韩联宪(1991)曾多次在大理及其邻近地区进行过专门采集,但因环境变迁,一直未获得标本,由于笔者没有查看过模式标本,也没有地模标本,因此依据韩联宪(1991)和郑作新等(1987)的意见仍将其列为有效亚种。 |
分布地 |
中甸、丽江、剑川,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木里、西昌等地。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坡稀树灌丛或灌丛草地中,常数只或十多只结群活动,常边活动边鸣叫,非常嘈杂。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剖检3~8月采自永德、腾冲、潞西和贡山的l4只鸟胃,胃内有鸟类羽毛(2次)、甲虫(8次)、鞘翅目昆虫(1次)、双翅目昆虫(1次)、鳞翅目昆虫(1次)、半翅目昆虫(1次)和其他昆虫(3次);草籽(6次)和其他植物种子(5次)。植物性食物占19%,动物性食物占81%。
栖息地海拔1500~23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