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Sylviinae |
科中文名 |
莺亚科 |
属名 |
Orthotomus Horsfield,1821 |
属中文名 |
缝叶莺属 |
学名 |
Orthotomus cucullatus coronatus Blyth |
中文名 |
金头缝叶莺 |
英文名 |
Golden—headed Tailor Bird,Mountain Tailor Bird.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Orthotomus corotuztus“Blyth & Jerdon”BIyth,1861,Proc.Zool.Soe.London:200(模式标本采集地:锡金)。
Orthotomus cucullatus coronatus,Ali,S.& Ripley,S.D.1973,8:87~88;Howard,R.& Moore,A.,l980,p.458;Mayr,E.& Cottrell,G.W.1986,11:175;Smythies,B.E.,1986,D.345;郑作新,1987,P.830~831;1994,P.148;彭燕章等,l987,P.368。
|
鉴定特征 |
全长98~ll9mm。前额至头顶橙棕;有细狭而短的黄色眉纹;后颈橄榄灰;背橄榄绿;颏、喉至上胸灰白色;下胸和腹部及尾下覆羽亮辉黄;尾羽暗褐,外侧2对尾羽内(甲+羽)白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l2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或15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仅记录l亚种,云南有分布。 |
采集地 |
腾冲大塘1960.4.28.,l965.5.24.;龙陵小黑山1962.5.5.;沧源南腊1978.12.11.;永德大雪山2002.7.28.;澜沧营盘黑山l966.5.12.;昆明谷律l990.4.;绿春新沟头1972.4.7.~5.1.;屏边大围山1985.5.7.。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至头顶亮棕红色;眉纹短而狭细呈黄色;眼先至眼后耳羽上部黑褐,眼圈白色;颊和耳羽下部灰褐色;后枕至上背橄榄灰,颈侧灰褐;背和翅上覆羽暗橄榄绿,腰和尾上覆羽较淡而沾黄色;飞羽和尾羽黑褐,外缘橄榄绿色,外侧2对尾羽内(甲+羽)白色;颏、喉和胸部淡灰白色,羽基黑色隐现其外;腹、胁、翅角、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亮辉黄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惟羽色不如雄鸟鲜亮。
幼鸟:前额、头顶至后颈和上背呈纯暗绿色;眉纹淡黄色;头顶无棕红色渲染。余部与成鸟相似,但色彩不如雄鸟艳丽。
虹膜褐色;上嘴黑褐,下嘴黄褐,尖端较暗;跗蹠、趾和爪黄褐色。
|
分类讨论 |
据Ali(1973)记述锡金和印度的金头缝叶莺O.c.coronatu3亚种的头侧和颈项呈暗灰色。检查采自云南西部、东南部和广西金秀老山的标本,头侧和颈侧暗灰,后枕至后颈部呈暗橄榄绿渲染灰色,非呈纯暗灰色。这可能属地理变异,但无标本以资比较,仍依有关文献定为该亚种。 |
分布地 |
腾冲、盈江、龙陵、澜沧、昆明、绿春、屏边、蒙自,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金秀、靖西、龙州、邕宁,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东部、锡金、不丹,印度大吉岭、阿鲁纳查尔邦、阿萨姆邦,孟加拉国北部,向南至吉大港、缅甸、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山地。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中。停栖在树枝干上,尾羽常上下翘动,鸣声响亮。常见在花朵或枝叶间觅食昆虫。剖检5~6月采自腾冲、沧源、耿马的3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膜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昆虫碎片。据彭燕章等(1987)记录:“在缝合的大型叶片中营巢,每年繁殖2次,每窝产卵3~4枚,卵色多变,有白、绿、淡红、蓝和淡蓝等色。”
栖息地海拔900~175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