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Sylviinae |
科中文名 |
莺亚科 |
属名 |
Orthotomus Horsfield,1821 |
属中文名 |
缝叶莺属 |
学名 |
Orthotomus atrogularis nitidus Hume |
中文名 |
黑喉缝叶莺 |
英文名 |
Black—necked Tailor Bird.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Orthotomus nitidus Hume,1874,Str.Feath.2:478,507(模式标本采集地:缅甸南部德林达依)。
Onhotomus atrogularis nitidus,Ali,S.& Ripley,S.D.,l973,8:86~87;Howard,R.& Moore,A.,l980,P.458;Mayr,E.& Cottrell,G.W.,l986,11:179~180;Smythies,B.E.,l986,P.344;郑作新,1987,P.832;1994,P.148;彭燕章等1987,P.368~369。
|
鉴定特征 |
全长101~144mm。前额、头顶至后枕栗红色;上体橄榄绿黄色;下体淡灰白色;雄鸟颏和上喉部有黑色纵纹,下喉至上胸黑色,雌鸟无黑色喉斑;翅缘、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亮黄色。与长尾缝叶莺的区别,在于腹部灰白,不沾皮黄色;翅角和尾下覆羽黄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l0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或9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1亚种,仅分布于云南。 |
采集地 |
景洪:小勐养1960.4.11.,小街l993.10.26.,橄榄坝1960.4.12.;勐海1983.6.23.;勐腊:勐仑1959.4.4~28.,l960.1.2.。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至后枕栗红色;后颈、背、肩羽和翅上覆羽、尾上覆羽均呈橄榄绿黄色;飞羽黑褐,外缘亮橄榄绿黄色;眼先和眼周淡栗红;颊和耳羽灰白,多少斑杂黑色细纹;颏至上喉灰白而杂有黑色斑纹;上喉至上胸黑色,形成明显的黑色喉斑;下胸至腹部灰白,下腹中央几呈纯白色;胁沾淡黄绿色;翅角鲜黄,翅下覆羽白色;腋羽和尾下覆羽黄色;覆腿羽淡棕黄色;尾羽绿褐色,端缘淡黄色。
雌鸟:前额至头顶的栗红色较浅淡;颏、喉无黑色斑纹;余部与雄鸟相似。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头顶缺少栗红色。
虹膜橙褐色;上嘴黑褐,下嘴黄褐色;跗蹠、趾、爪黄褐色。
|
分布地 |
景洪、勐海、勐腊,为留鸟。国外分布于锡金、印度阿萨姆、孟加拉、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地区。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区,多在林下灌丛和竹林丛中活动觅食昆虫。繁殖习性与长尾缝叶莺相似。
栖息地海拔500~10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