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nae |
科中文名 |
鹟亚科 |
属名 |
Terpsiphone Gloger,1827 |
属中文名 |
寿带属 |
学名 |
Terpsiphone paradisi incei(Gould) |
中文名 |
寿带鸟 |
英文名 |
Paradise Flycatcher,Asiatic Paradise Flycatch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Muscipeta incei Gould,1852,Bds.As.2:Pl.19 and note(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上海)。
Terpsiphone incei,Rothschild,L.,l926,P.291。
Terpsiphone paradisi incei,Howard,R.& Moore,A.,l980,P.482;Mayr,E.& Cottrell,G.W.,l986,11:486;Vaurie,C.,l959,P.315;郑作新,1987,P.873;1994,P.154;郑作新等,1973,P.206;王香亭等,l991,P.837;马建章等,l992,P.294~295;蔡其侃,1987,p.495;诸葛阳等,l990,p.400~402;李桂垣等,l985,P.286~287;吴至康等,1986,P.385~387;彭燕章等,l987,p.390。
|
鉴定特征 |
体长l80~376mm。成年雄鸟中央1对尾羽特别延长,成飘带状;雌鸟中央尾羽不延长;雌雄鸟羽色相似,后枕均具羽冠。中国记录3亚种,两种色型,均见于云南。棕色型:头顶亮黑,上体余部棕红或栗红色;喉黑色或烟灰色;胸灰色;腹白或沾棕;尾下覆羽淡棕白或浅栗红色。白色型:头顶、头侧和颏、喉呈亮黑色;余部体羽呈白色;背羽和尾羽有黑色粗著纵纹;飞羽黑,缘以白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l6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3亚种(郑作新,1987、1994),云南有分布。 |
采集地 |
昆明黑龙潭l957~8.19.。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栗色型):前额基部绒黑;前额、头部至后枕、头颈两侧和颏、喉均呈钢蓝绿黑色,闪金属光彩;背、肩、腰至尾上覆羽呈带紫的深栗红色;内侧翅上覆羽栗色;内侧三级飞羽栗色,羽干纹黑色;外侧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外缘栗色;尾羽暗栗红色,羽干纹红褐色;胸部灰色,向后渐淡;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翅下覆羽及腋羽白色。
雌鸟和幼雄的颏、喉和颈侧呈乌灰黑色,无钢蓝绿黑色金属光泽;尾下覆羽沾浅棕色;上体的栗红色较浅淡;冠羽亦较短,中央l对尾羽不延长;余部与成年雄鸟相似。
虹膜暗褐色;眼 周裸区和嘴钴蓝色;跗蹠和趾灰蓝色。
|
分类讨论 |
彭燕章等(1987)记录腾冲、盈江、潞西、永德、耿马等地的寿带鸟为T. p.saturatior亚种。但据Ali & Ripley(1972)记述T.p.saturatior亚种的棕色型雄鸟和雌鸟上体显著渲染橄榄色,背沾褐;腰和飞羽、尾羽的边缘呈亮桂皮红色;腹淡黄色;尾下覆羽淡栗红色。经检查在盈江、潞西、永德、耿马等地4~5月采集的标本,上体均呈栗红色,而不渲染橄榄色;3只中央1对尾羽特别延长的雄鸟中,有2只腹部纯白色,尾下覆羽淡棕白,仅有1只的腹部沾淡棕白,尾下覆淡栗红色。3只中央尾羽较短的标本中,有2只腹部稍沾淡棕黄,1只腹部近白色,3只的尾下覆羽均呈淡栗红色。在西双版纳地区所采的寿带鸟标本中,尾下覆羽的棕色也有深浅的变化。所以,认为云南西部地区是T.p.saturatior亚种与T.P.indochinensis亚种的交混地带,其主要色型属印度支那亚种。滇东南地区也出现T.P.indochinensis与incei两亚种混交的现象,在蒙自(Rothschild,1926)和金平勐拉(A.N.伊万诺夫,l959)记录采集有T.p.incei亚种的标本。 |
分布地 |
昆明、永善、蒙自(Rothschild,1926)、金平勐拉(A.N.伊万诺夫,1959),为繁殖鸟。省外分布于黑龙江帽儿山、牡丹江、山河屯、哈尔滨,吉林长白山、丹东,河北,向南至广西、浙江、江苏、上海、广东,西至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朝鲜,迁徙至泰国、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等地越冬: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地或平原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在云南见于3~10月,为繁殖鸟。飞翔于树林问,飞行缓慢,具长尾摇曳,很引人注目。飞翔捕食昆虫,也偶见在枝叶和地面上啄食昆虫。剖检4~8月采自滇西地区的8只鸟胃,胃容物中有蝇类(2次)、蜂类和蚂蚁(3次)、蜚蠊(1次)、蜻蜓(1次)、甲虫类(2次)和昆虫碎片及悬钩子植物种子(1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食物总量的98%。
据诸葛阳等(1990)在《浙江动物志?鸟类》中记述:寿带鸟的体色常随年龄而变化,由栗色转化为白色,曾在浙江新昌丽水猎获2只雄鸟,体色介于两型之问,即上体栗型,尾部出现白斑。推测正从栗型向白型过渡。
栖息地海拔700~l2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广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