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Remizidae |
科中文名 |
攀雀科 |
属名 |
Remiz Jarocki,1819 |
属中文名 |
攀雀属 |
学名 |
Remiz pendulinus consobrinus(Swinhoe) |
中文名 |
攀雀 |
英文名 |
Penduline Tit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Aegithalus consobrinus Swinboe,1870,Proc.Zool.Soc.London:133(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湖北沙市)。
Remiz pendulinus consobrinus,Howard,R.& Moore,A.,l984,P.498;Paynter,R.A.,1967,12:64;Rothschild,L.1962,P.312;Vaurie,C.,l959,P.551~552;李桂垣等,1982,13:99~102;郑作新l987,P.914~915;彭燕章等,l987,P.404。
|
鉴定特征 |
全长95~110mm。雄鸟额基、颊和耳羽黑色;颊的下部白色;眉纹亦白;头顶浅灰;后颈暗栗;上背棕褐色,向后转为沙褐;下体皮黄色。雌鸟额、颊和耳羽呈棕色;头顶浅灰;其余上体棕褐;余与雄鸟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有7亚种(Howard&Moore,1980),中国有3亚种,云南有l亚种。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基、眼先、颊的上部和耳羽黑色;头顶灰色,具褐色羽干纹;眉纹和自嘴基至颊的下部白色;后颈和颈侧暗栗色,构成明显的半圆形领圈;上背棕褐;下背至尾上覆羽转淡,呈沙褐色;尾羽暗褐,内(甲+羽)和外(甲+羽)的窄细边缘呈浅皮黄色;飞羽暗褐,外缘以棕黄色,内侧三级飞羽的羽缘转为浅栗色;小覆羽和中覆羽棕褐色;大覆羽栗褐而具皮黄羽缘;下体概皮黄色,颏、喉稍淡。
雌性成鸟:额基、颊和耳羽暗棕栗色;上体儿纯沙褐色;头顶灰色较暗,具淡褐色羽干纹;体羽余部与雄鸟相似,但羽色稍淡。
幼鸟:头和上体概棕褐色。
虹膜暗褐色;上嘴灰黑色,下嘴灰色;跗蹠和趾铅灰色。
|
分布地 |
怒江流域,为冬候鸟或旅鸟。省外见于黑龙江爱辉、嫩江、布特哈旗、哈尔滨,吉林白城、长岭、瞻榆、四手,辽宁朝阳、赤峰、林西,宁夏南部泾源,为繁殖鸟、旅鸟;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邱,为旅鸟;长江流域自湖北沙市至江苏镇江、上海一带,为繁殖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朝鲜和日本,偶见。 |
生态学 |
在云南为罕见旅鸟,自Rothschild,(1926)记录该种鸟类在云南有分布之后,在历次的调查中均未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