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Dicaeidae |
科中文名 |
啄花鸟科 |
属名 |
Dicaeum Cuvier,1817 |
属中文名 |
啄花鸟属 |
学名 |
Dicaeum melanozanthum(Blyth) |
中文名 |
黄腹啄花鸟 |
英文名 |
Yellow一bellied Flowerpeeker.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achyglossa melanozantha Blyth et Hodgson,843,Joum.As.Soc.Bengal.12:1010(模式标本采集地:尼泊尔)。
Pachyglossa melanozaantha,Ali,S.& Ripley,S.D.,l974,10:6、
Dicaeum melanozanthum,Howard, R. & Moore, A., l984, p.508;Paynter, R. A.,1967,12:179;Rothschild,L.,1926,P.319;Smythies,B.E.,l986,p.383;Vaurie,C.,l959,p.555;李桂垣等,l982,13:107~108;郑作新,l987,p.917~918;彭燕章等,l987,p.408。
|
鉴定特征 |
全长l05~116mm。上体和胸概蓝灰黑色;颏、喉和胸部中央白色;腹和尾下覆羽鲜黄色。 |
采集地 |
腾冲大塘1960.5.5.;维西偏天阁1956.9.16~22.;勐海l960.1.30.;绿春黄连山l996.4.25.。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上体、颈侧和胸概蓝灰黑色;尾羽褐黑,最外侧2对尾羽的内(甲+羽)具大形白色端斑,第2对的白斑较小或不具白斑;飞羽褐黑色,外(甲+羽)狭缘蓝灰黑色,翅上覆羽同色;颏、喉和胸部中央白色;腹、两胁和尾下覆羽鲜黄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鸟:上体呈橄榄褐色;尾羽褐黑,最外侧2对的内(甲+羽)具白色端斑;飞羽褐黑;初级飞羽具绿灰色狭缘,内侧次级飞羽和大、中覆羽的外(甲+羽)缘以橄榄绿色;小覆羽和初级覆羽褐黑;头侧、颈和胸呈橄榄灰色;颏、喉和胸部中央灰白色;其余下体淡黄色,腹和两胁沾橄榄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雄性幼鸟:与雌鸟相似,但翅和尾较暗,下体黄色亦稍较雌鸟深。
虹膜红褐色;上嘴黑色,下嘴端部黑色,嘴基部呈铅灰色;跗蹠和趾铅褐色,爪褐色。
|
分布地 |
腾冲、德钦、丽江、中甸、维西,为夏候鸟;金平、蒙自、河口、勐海,为留鸟。省外见于四川西部康定、巴塘,西南部木里,为夏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和越南一带。 |
生态学 |
黄腹啄花鸟常2~3只活动于常绿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以昆虫、花蜜和浆果为食。
栖息地海拔1 300~31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地至中南半岛地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