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FALCO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隼形目 |
科名 |
Accipitridae |
科中文名 |
鹰科 |
属名 |
Elanus Savigny,1 809 |
属中文名 |
黑翅鸢属 |
学名 |
Elanus caeruleus vocdferus(Latham) |
中文名 |
黑翅鸢 |
英文名 |
Black—winged Kite. |
俗名 |
灰鹞子。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Falco vocdferus Latham,1790,Ind.Orn.1:46(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科罗曼
Elanus caeruleus caeruleUS,Rothschild,L.,l 926,P.228.
Elanus caeruleus voclferuS,Ali,S.& S.D.Ripley,1986,P.212—214;Mayr,E.& G.W.Cottrell,1979,P.291;郑作新,1987,P.87.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小,6♂♀翅长279(275—287)mm;上嘴具弧状垂;鼻孔裸露,眼先被须;上体灰色,翅上小覆羽黑色。下体白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5亚种,我国仅l亚种。 |
采集地 |
昆明:筇竹寺1964.1.17.,花红洞1985.7.;宜良l983.2.;景洪普文1960.5.1.;巍山大仓l966.6.12.。 |
形态描述 |
成鸟:前额灰白,眼先须羽和眼上的狭窄眉纹黑色;头顶、后颈、背部、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表面,初级覆羽,大覆羽和次级飞羽概为烟灰色;初级飞羽亦呈烟灰色,尖端缀灰褐色;翅上小覆羽亮黑色,形成明显的翅上黑斑;颊、颏、喉和胸腹部、腋羽、翅下覆羽和覆腿羽、尾下覆羽均白色,胸部两侧微沾灰色;外侧尾羽灰白色。两性相似。
虹膜朱红色,幼鸟呈黄色或黄褐色;嘴黑色,蜡膜和嘴角亮黄色;跗蹠和趾深黄,爪黑色。
|
分布地 |
昆明、石林、宜良、通海、寻甸;滇西巍山、保山、腾冲;滇南泸西、思茅、景洪等地,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浙江,夏候鸟。偶见于河北。国外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及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 |
生态学 |
常见单个活动于开阔的田坝区,栖息在电杆和树木顶端,或翱翔天空。捕食青蛙、老鼠和昆虫。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800—2100m。资源现状常见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