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属名 |
Carpodacus Kaup,1829 |
属中文名 |
朱雀属 |
学名 |
Carpodacus rubescens(Blanford) |
中文名 |
赤朱雀 |
英文名 |
Crimson Rosefinch,Blanford’s Rosefinch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rocarduelis rubescens BIanford,1871,Proc.Zool.Soc.London:694(模式标本采集地:锡金)。
Procarduelis rubescens saturatior Rothschild,1922,Bull.Brit.Om.Cl.43:12(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西北部怒江和龙川江间山脉)。
Carpodacus rubescens,Smythies,B.E.,l986,P.401;Vaurie,C.,l959,P.629;Paynter.R.A.,l968,14:268;Ali,S.& Ripley,S.D.,l974,10:169;Howard,R.& Moore,A.,l984,p.599;傅桐生等,l998,14:145~147;彭燕章等,l987,p.427;郑作新,1987,P.975~977。
|
鉴定特征 |
全长l35~149mm。雄鸟上体暗褐,普遍渲染朱红色;前额、头顶至后颈和腰至尾上覆羽的朱红色最鲜亮;无眉纹;颏、喉至胸赤红;下体全部浅褐灰而染赤红色;尾下覆羽具白缘。雌鸟体羽纯橄榄褐;上体较暗,下体较淡,无黑色纵纹。 |
采集地 |
中甸大雪山l981.9.7.;维西犁地坪1981.11.2.。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头顶至后颈及腰羽深红色;背和肩羽红褐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外缘红褐色;翅上覆羽红褐,大、中覆羽的羽端赤红,形成2道翅斑;颏、喉、胸赤红色;腹灰白,羽端沾红色;尾羽黑褐,外缘微着红色;尾下覆羽灰褐,缘以白色。
雌性成鸟:上体纯暗橄榄褐;腰和尾上覆羽微沾棕;翅和尾羽黑褐,缘以棕黄色;下体浅橄榄褐;无黑色纵纹。
雄性幼鸟:体羽与雌鸟相似,仅额、头顶、颏、喉羽端呈现红色。
虹膜暗褐;嘴棕褐色,下嘴角黄;跗蹠和趾棕褐色。
|
分布地 |
中甸、维西、丽江、大理、宾川、龙江与怒江问山脉,为留鸟。省外见于甘肃西南部,四川中部峨眉、西部二郎山,西藏昌都地区西南部,为留鸟。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地区和缅甸东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林间空地,亦见于针叶林、灌丛中。食物主要为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
栖息地海拔l800~3500m。资源状况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东部和横断山地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