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属名 |
Pyrrhoplectes Hodgson,1844 |
属中文名 |
黑雀属 |
学名 |
Pyrrhoplectes epauletta(Hodgson) |
中文名 |
金枕黑雀 |
英文名 |
Cold—headed Black Finch.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yrrhula epauletta Hodgson,1836,As.Res.19:156(模式标本采集地:尼泊尔)。
Pyrrhoplectes epauletta,Ali,S.& Ripley,S.D.,l974,10:195;Howard,R.& Moore,A.,l984,p.602;Paynter,R.A.,& Mayr,E.,l968,14:306;傅桐生等,l998,14:192~193;彭燕章等,l987,p.432;郑作新,1987,p.995。
|
鉴定特征 |
全长l30~150mm。雄鸟体羽大都黑色,仅头顶至枕金黄色;三级飞羽内(甲+羽)白色。雌鸟头顶至后枕橄榄绿黄色;后颈污灰;背和腹面棕栗色;三级飞羽内(甲+羽)白色;腋羽橙黄色。 |
采集地 |
贡山七箐1973.12.17.;福贡碧罗雪山l976.6.17~29.,l978.6.15.~7.2.;泸水l974.1.28.。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体羽大部黑色;头顶至枕金橙黄色;内侧次级飞羽内(甲+羽)白色,形成明显的翅上白斑;翅下覆羽亦白色;胸侧腋羽外缘栗黄色;腹部中央缀以栗色。
雌性成鸟:前额至头顶和脸部灰绿色,羽基暗灰,呈斑杂状;头顶至后枕橄榄绿黄色;后颈和颈侧污灰;背、肩和翅上覆羽及尾上覆羽栗红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缘栗红色,三级飞羽的内(甲+羽)具白色纵行块斑;下体羽栗红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较暗;胸侧的腋羽外缘橙黄色;翅下覆羽白色。
幼鸟(雄性l2月):前额、眼先、眼周、颊黑色;头顶橄榄黄褐;枕部缀以金橙色;背、肩和胸、腹部栗黄色杂以黑羽;两翅和尾羽与成鸟相似。
虹膜棕褐色;嘴角黑色,下嘴基部淡角色;跗蹠和趾暗褐色。
|
分布地 |
贡山、福贡、泸水、陇川江与怒江间山脉和丽江山脉,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南部偏东地区和昌都地区西南部,为繁殖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东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林缘、稀树灌丛地带及居民点附近。不太畏人,常成对在小路旁、房前屋后及庭院觅食呜叫。以野果和杂草种子为食。
栖息地海拔1800~26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