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ORACIIFORMES |
目中文名 |
佛法僧目 |
科名 |
Alcedinidae |
科中文名 |
犀鸟科 |
属名 |
Alcedo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犀鸟属 |
学名 |
Aceros urutulates ticehursti(Deignan) |
中文名 |
花冠皱盔犀鸟 |
英文名 |
Wreathed Hornbill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Rhyticeros umtulates ticehursti Deignan,1941,Auk,58:397(模式标本采集地:泰国Huai Oi,14km north of Ban Pak Li,Nan Province)。
Rhyticeros urutulates tichursti,Ali,S.& Ripley,S.D.,l987,P.294。
Aceros undulates ticehursti,Howard,R.& Moore,A.,l984,P.237;Peters,J.L.,1955,5:265;郑作新,2000,P.71。
|
鉴定特征 |
全长l000~1150mm。雄鸟前额、头顶和枕部深栗色;后颈部呈黑色;头、颈两侧和前颈皮黄白色;尾羽全白;其余体羽全呈闪亮的黑色;喉囊皮肤亮黄色。雌鸟除尾羽白色外,其余体羽全为黑色;喉囊皮肤亮深蓝色。雌雄鸟的喉囊上均具1道黑色带斑。 |
亚种信息 |
分化为2亚种,中国仅记录l亚种。 |
采集地 |
盈江铜壁关乡大浪速村1992.3.,l997.4. |
形态描述 |
在野外观察到活鸟,并从当地村民家中收集到2块头骨。
头骨描记:成鸟的头骨:嘴呈牙黄色,嘴缘有缺刻,上嘴基部具l个长形平扁盔突,盔突上具6道横形皱折隆突,形成“皱盔”;嘴基两侧各具数道斜形雕纹。
亚成鸟的头骨:嘴亦呈牙黄色,嘴缘有缺刻,上嘴基部具1个三角形扁平盔突,盔突上具2道不太深的横切皱折;嘴基两侧亦具不太明显的斜形雕纹;头顶和后枕部羽毛呈黑色。
头骨量度鼻孔至嘴尖长成鸟213.04mm,亚成鸟l59mm;前额骨至嘴尖长,成鸟242.83mm,亚成鸟l81mm。
|
分类讨论 |
据Peters(1955)记载:该种鸟类有2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苏门答腊、爪哇、巴厘和婆罗洲。A.u.ticehursti亚种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布拉马普特拉河南部,孟加拉国东部,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北部等地。根据亚种的地理分布状况,l997年在云南西部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花冠皱盔犀鸟,应属A.u.ticehursti亚种。 |
分布地 |
国内仅记录于云南盈江,为留鸟(屈文政、杨岚,1998)。国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等地。 |
生态学 |
栖息于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屈文政和自然保护区格夺管理站的何伟,于l996年4月8日在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西南部的洪崩河岸,海拔450m 处发现1只雄鸟从头顶上方缓慢飞过。
栖息地海拔400~1000m。资源状况为罕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属国家Il级重点保护种类。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