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行目 |
科名 |
Capitonidae |
科中文名 |
须科 |
属名 |
Megalaima G.R.Gray,1842 |
属中文名 |
拟啄木鸟属 |
学名 |
Megalaima australis cyatmth(Blyth) |
中文名 |
蓝耳拟啄木鸟 |
英文名 |
Blue—eared Barbet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Bucco cyanotis Blyth,1847,Journ.As.Soc.Bengal l6(1):465(模式标本采集地:缅甸的Arrakan)。
Cyanops davauceli cyanotis,Baker,E.C.Stuart,1 927,4:121—1 23.
Megalaima australis cyanotis,Ali。S.&S.D.Ripley,1970,4:160;Howard,R.8L A.Moore,1980,P.243;Peters,J.L.,l948,6:38;郑作新,1987,P.379;彭燕章等,1987。P.158 |
鉴定特征 |
|
采集地 |
景洪橄榄坝l960.5.3.;勐腊:城郊1960.2.15.,小勐仑1960.1.6.,2.6.,曼帕l959.5.10.;勐海勐宋l960.2.21.;耿马孟定l964.5.20.。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黑色;头顶蓝色,后枕部转为暗绿色,枕侧渲染朱红色;上体余部包括翅上覆羽、内侧飞羽及尾羽表面均草绿色,近翼角及翼缘的翅上覆羽沾蓝;第1、2枚初级飞羽黑褐,第3—6枚初级飞羽内翈黑褐,基部缘以黄白色,外翈基部草绿,端部黑褐并缘以黄白色;其余飞羽外翈草绿,内翈黑褐并缘以黄白色;眼先黑色缀蓝,颊斑红
色而缀亮黄色;耳羽蓝色;颚纹前部黑色,后部猩红色;颏、喉亮蓝色,下喉黑色羽基常显露其外;下体余部淡黄绿色,胸部沾黄较多;尾羽下表面灰蓝色;翼下覆羽略沾黄绿色。两性相似。
雌性幼鸟:1960年5月3 13采自景洪橄榄坝及l959年5月10采自勐腊曼帕的2雌性幼鸟,前额、头顶前部蓝色,有的缀黑,头顶后部草绿色,缀蓝;余部与成鸟相似。
虹膜暗褐至红褐色,嘴峰黑色;跗蹠:、趾及爪暗褐色。
|
分布地 |
国内仅见于云南景洪、勐腊、勐海、思茅、耿马等县,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南部、缅甸、泰国及印度支那等地。 |
生态学 |
多见单独或成对栖息于热带雨林的乔木顶端,也见于坝区的大榕树上。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剖验2胃,一胃中为浆果,另一胃为果实食糜。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500—9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