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行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属名 |
Pic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绿啄木鸟属 |
学名 |
Picus uittatus ehenhofeH Gyldenstolpe |
中文名 |
鳞腹啄木鸟 |
英文名 |
Scaly—bellied Green Woodpeck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icus vittatus ehenhoferi Gyldenstolpe,1916,Orn.Monatsb.24:28(模式标本采集地:泰国帕府省的Pa Hing)。
Picus uiittus eisenhoferi,Baker,E.C.Stuart,1927,4:12—13;Howard,R.&A.Moore,1980,P.266;Peters,J.L.1948,6:134;郑作新,1987,P.384;彭燕章等,1987,P.162—163.
采集地景洪橄榄坝l960.4.4.;勐腊:城郊1959.4.29.,l960.2.26.,勐仑
1959.4.9 |
鉴定特征 |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至后颈朱红色,羽基黑色,常显露在外;眉纹细狭,呈白色;耳羽
银灰色,颚纹黑色,杂有灰白色;颈侧及后颈辉亮绿黄色,形成领环;上体余部黄绿色,
羽缘沾黄,腰羽沾黄较多,几呈亮绿黄色;尾上覆羽草绿色;尾羽黑色,中央尾羽隐现
黄褐色横斑;翅上覆羽及内侧飞羽外翈与上背同色;小翼羽、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均为黑
褐色并具淡黄白色齿状斑;颏、喉及上胸浅绿黄色,颏及喉略沾棕;下胸、腹及尾下覆羽
浅黄白色,具绿褐色鳞状纹及纤细的羽干纹。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前额至枕呈纯黑色。
虹膜棕红色;上嘴黑褐,下嘴蓝灰,先端黑色;跗蹠和趾暗黄绿色,爪褐色。 |
分布地 |
国内仅见于云南景洪、勐腊等县,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东部及印度支
那地区北部。
|
生态学 |
有关本种生态生物学资料国内报道甚少。曾见单个活动于热带雨
林及田坝区的大榕树和小乔木树上。食物主要是昆虫,兼食果实。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00--8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