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行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属名 |
Pic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绿啄木鸟属 |
学名 |
Picus canus sordidior(Rippon) |
中文名 |
黑枕绿啄木鸟 |
英文名 |
Black—naped Green Woodpecker |
俗名 |
绿啄木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Gecinus sordidior Rippon l906,Bull.Brit.Orn.Cl.19:32(模式标本采集地:云南金沙江)。
Picus canu5 sordidior,Howard,R.& A.Moore,1980,P.266;Gee,N.G.et al.,1948,P.135;La Touche,1931—34,2:8;Peters,J.L.,l948,6:137;Rothschild,L.,l926,P.241;郑作新,1987,P.386;彭燕章等,l987,P.164 |
鉴定特征 |
|
采集地 |
昆明:筇竹寺1964.9.24.,谷律l990.4.15.,黑龙潭1957.7.31.;富民1963.4.5—6.;安宁温泉l963.4.23.;腾冲:腾冲坝l960.4.5—11.,界头l960.1.11—15.;贡山双拉洼1973.6.21.;丽江:城郊1960.6.5—6.,三大弯1960.7.4.,鲁甸l956.8.22.;景东:灰窑1957.3.6.,黄草岭1960.5.28.,林街l964.7.25.,董家山1957.2.1.,4.8.,老龙箐1957.5.7.;泸水姚家坪1974.2.9.;潞西三台山l962.4.16.;大姚赵家店1984.7.30.。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及头顶前部朱红色,头顶后部、枕部灰色而具黑色纵纹,黑纹在后颈部形成块斑;眼先上部、颚纹黑色;颊和耳羽污灰;上体余部草绿色,腰及尾上覆羽羽端缀以亮绿黄色;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表面呈暗黄绿色;初级飞羽暗褐,两翈均具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内翈暗褐,亦具白色横斑;尾羽暗褐,中央尾羽渲染黄绿色,并隐现黑色横斑,外侧尾羽亦具黑色横斑;颏、喉灰白,略沾绿,下体余部灰绿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唯额及头顶无红色斑块,呈灰色并具黑色纵纹。
雄性幼鸟:1965年6月5日采自丽江的一雄性幼鸟,所有尾羽均被鞘,部分飞羽亦被鞘,头顶赤红色斑块较小,略沾橙色。l981年8月28日采自中甸小中甸的2雄性幼鸟,除中央尾羽外,其余尾羽均被鞘;头部红色斑块较小,沾橙色。余部与成鸟相似。
虹膜红色或土黄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肉色或橄榄黄;跗蹠及趾灰黑,爪褐色。 |
分布地 |
昆明、安宁、富民、景东、姚安、大理、洱源、新平、寻甸、贡山、泸水、丽江、腾冲、盈江、潞西等地,留鸟。国内尚见于四川西南部、贵州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国外无此亚种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