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行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属名 |
Pic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绿啄木鸟属 |
学名 |
Picus flavinucha flavinucha Gould |
中文名 |
大黄冠绿啄木鸟 |
英文名 |
Large Yellow—naped Woodpeck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
鉴定特征 |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顶橄榄绿,或多或少缀以红褐色;耳羽和颈侧暗橄榄绿褐色;枕冠及后颈亮金橙黄色;上背至尾上覆羽、翅上覆羽及内侧飞羽表面概呈辉黄绿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具黑褐色和深棕红色相间的横斑,棕红色横斑较宽;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两嗍基部有时缘以黄色;颏、上喉及颚纹淡柠檬黄;下喉褐黑沾绿,斑杂白色纵纹;上胸暗橄榄绿褐色,下胸浅淡;腹、胁及尾下覆羽转为浅橄榄灰褐色,有些标本胸、腹部略沾黄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唯颏、上喉及颚纹为棕褐色。
幼鸟:1966年5月10日采自澜沧营盘一幼鸟(性别不详)与雌鸟相似,唯体形较小,头顶几不缀棕褐,腹部羽端沾黄较多。
虹膜棕红色,嘴铅灰色,先端淡黄;跗蹠和趾铅灰沾绿色,爪角褐色。
|
分布地 |
国内仅见于云南勐海、孟连、澜沧、龙陵、潞西、盈江、耿马、沧源等县,留鸟。国外见于尼伯尔、锡金、不丹、阿萨姆、缅甸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