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行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属名 |
Dryocopus Boie,1826 |
属中文名 |
黑啄木鸟属 |
学名 |
Dryocopus martius khamensis(Buturlin) |
中文名 |
黑啄木鸟 |
英文名 |
Black Woodpecker |
俗名 |
大黑啄木鸟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icus khamensis Buturlin.1908,Ann.Mus.Z001.Acad.Imp.Sci.St.Peters—bourg,13:229(模式标本采集地:西藏高原东坡)。
Dryocopus martius khamensis,Howard,R.&A.Moore,1980,P.264;Peters,J.L.,l948,6:152;Rothschild,L.,l926,P.237;郑作新,1987,P.392;彭燕章等,1987,P.167.
|
鉴定特征 |
|
采集地 |
维西犁地坪l981.10.31 |
形态描述 |
雌性成鸟:通体亮黑色,头部、颈及背部及两翅羽毛略闪金属光泽,枕部羽端红色,形成一红色枕斑。
虹膜乳黄色;上嘴黑色,两侧灰白,下嘴灰白,先端黑;跗罡庶及趾黑色,爪黑褐色。
|
分布地 |
维西、怒江与澜沧江间的山脉(Rothschild,1926),留鸟。国内尚见于青海、甘肃、四川I、西藏等地。国外未见此亚种的分布记录。
|
生态学 |
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个或成对活动,攀援于大树干上。l981年10月31日在维西犁地坪见2只活动于稀树灌丛中的高杉树上,并采获l只。
采集地高度海拔3160m左右。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古北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