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Recurvirostridae |
科中文名 |
反嘴鹬科 |
属名 |
Himantopus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长脚鹬属 |
学名 |
Himantopus himantopus himantopus(Linnaeus) |
中文名 |
黑翅长脚鹬 |
英文名 |
Black--winged Stilt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haradrius Himantopus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51(模式标本采集地:欧洲南部)。
Himantopus himantopus himantopus,Ali,S.& S.D.Ripley,l969,2:329;Johns—gard,P.A.,l981,P.71—75;Rothschild,L.,l926,P.219;郑作新,1987,P.245一246.
|
鉴定特征 |
嘴细长而直,鼻沟不伸过嘴长之半;无大趾,趾间几无蹼;头顶及翅黑色;尾羽灰褐,其余部位白色;翅长而尖;脚特别细长,跗罡庶长度超过中趾连爪的两倍。 |
亚种信息 |
据Johnsgard(1981),有6个亚种之别,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及澳大利亚等地,而Howard & Moore(1980)则认为无亚种分化。另据郑作新(1987),中国的黑翅长脚鹬为指名亚种。 |
采集地 |
哀牢山l984。9.20.;耿马孟定l960.5.2.;漾濞l973.4.5.;双柏
1985.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白,由头顶向后渐变为黑色;后颈至上背白色;下背及翅黑色,闪钢蓝色光泽;腰至尾上覆羽白,尾羽浅灰褐;眼周及耳羽黑,下体纯白。
雌鸟:雄鸟的黑色部分被褐色替代;头和后颈淡灰褐。
虹膜朱红;嘴黑,下嘴基部肉褐;跗蹠及趾淡肉红色;爪黑色。
|
分布地 |
昆明、永善、耿马、腾冲、双柏、漾濞等地,旅鸟或冬候鸟。国内在新疆、甘肃、青海东部繁殖,迁徙时几遍及全国。国外分布于欧、亚、非各洲及澳大利亚等地。 |
生态学 |
黑翅长脚鹬多结小群活动,时有近百只的集群。多在河畔及稻田以及湖沼中活动,常站在水中将嘴和头部插入水中觅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蠕虫以及水生植物种子为食。受惊起飞时常发出“ki ki ki”的尖锐叫声。
栖息地高度海拔480--18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