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GA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鸡形目 |
科名 |
Phasi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科 |
属名 |
Lerwa Hodgson,1837 |
属中文名 |
雪鹁属 |
学名 |
Lerwa lerzoa major R.Meinertzhagen |
中文名 |
雪鹑 |
英文名 |
Snow Partridge |
俗名 |
雪雷鸟、贡娘、拱若(藏语)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Lerwa lerwa major R.Memertzhagen l927,Bull.Brit.Orn.Cl.47:101(模式标本采集地:四川康定)。
Lerwa lerwa,Ali,S.& S.D.Ripley,1987,P.96;Howard,R.& A.Moore,1984,P.98;Peters,J.L.,l934,P.58.
Lerwa lerwa major,郑作新等,l978,P.50;郑作新,1987,P.130.
|
鉴定特征 |
体形大小与斑尾榛鸡相似;鼻孔不被羽掩盖;上体密布黑白相间的横斑;初级飞羽黑褐;第l枚初级飞羽与第10枚等长或较长;胸、腹及两胁栗色,羽缘具白斑;尾羽14枚;跗蹠局部被羽。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Ali & Ripley(1987),Howard & Moore(1984),Peters(1934)认为该种无亚种分化,为单型种。依郑作新(1987)和郑作新等(1978),雪鹑共3个亚种,我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尾羽的黑色横斑较白色横斑为宽。白色横斑无黑点;终年居留我国西藏南部和东南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callipygia亚种:尾羽的黑色横斑较白色横斑窄;分布于甘肃南布和四川北部。云南省的为major亚种:尾羽的黑色横斑与白色横斑相等,白色横斑具黑点。 |
采集地 |
中甸格咱1981.5.1—4.(徐延恭,l983)。 |
形态描述 |
成鸟:头、颈和背部密布黑白相间的横斑,背部多少渲染棕色;尾羽亦具黑白相间的横斑,白斑内散布有黑色点斑;初级飞羽和覆羽黑褐色,第3枚以内的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外翈散布白色点斑。次级飞羽和大覆羽与头部相似,但斑纹较粗,白斑内缀以黑点,羽端近白色,三级飞羽和中、小覆羽与背同色;胸、腹和两胁栗色,羽毛两侧具白斑。两性相似。
虹膜褐红至血红色;嘴红色,跗蹠橙红。
|
分布地 |
中甸、丽江、云南西北部(郑作新等,1978),留鸟。省外见于四川宝兴、康定等地。 |
生态学 |
栖息于林线至雪线附近的高山裸岩及草甸地带,多在长有杜鹃、蕨类、苔藓、地衣等植物的多岩陡坡上结群活动。常有季节性迁移,夏季栖于高海拔地区,冬天则向下移动。性不畏人。
雪鹑在晨鸣及相互联系时发出尖锐的“ji jiu—jijiu…”声,叫声响亮。受惊时多立即起飞并发出急速而尖细的“huei,huei,…”叫声(徐延恭,l983)。食物主要以苔藓、地衣、浆果、嫩芽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啄食昆虫和一些砂砾。
繁殖期4月至7月上旬。在中甸5月初可见成对活动。巢营于峭壁岩石下的洞穴或藏匿灌木、杂草丛间,非常隐蔽,极难发现。巢精巧结实,用杂草和苔藓构成。卵呈乳白或暗黄色,密布浅红色斑点。卢汰春等(1988)在草丛中发现一巢,内有3枚卵。巢深7cm,宽15cm,长23cm。卵呈椭圆形,卵壳皮黄色,缀以褐色斑点。卵重35.7g,大小为50.0×38.5mm。
雪鹑肉味鲜美,肉质细嫩。但因其多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陡壁上活动,难以狩猎,且数量有限,所以经济价值不大。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3000—50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古北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