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GA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鸡形目 |
科名 |
Phasi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科 |
属名 |
Arborophila Hodgson,1837 |
属中文名 |
山鹧鸪属 |
学名 |
Arborophila chloropus chloropus(Blyth) |
中文名 |
绿脚山鹧鸪 |
英文名 |
Green—legged Hill Partridg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Tropicoperdix chloropus Blyth,1859,Journ.As.Soe.Bengal 28:415(模式标本采集地:缅甸的莫利埃提)。
Tropicoperdix chloropus chloropus,Howard,R.& A.Moore,1984,P.105;Peters,J.L.,l934,P.102.
Arborophila chloropus chloropus,郑作新等,l978,P.89—91;郑作新,1987,P.144.
|
鉴定特征 |
与环颈山鹧鸪相似,头顶橄榄褐,背至尾及胸部大都棕褐而杂黑纹;颏、喉和头侧白色具黑点;颈部有棕黄色领环;腹深棕黄,向后渐淡;腋羽簇白色。脚绿色。 |
亚种信息 |
共3个亚种,我国仅指名亚种。 |
采集地 |
勐腊勐仑1959.12.12.;景洪小勐养井伞1960.4.9.。 |
形态描述 |
雌性成鸟:头顶、后颈橄榄褐;上背深橄榄褐,具黑褐色波状斑纹;下背、腰亦橄榄褐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横斑,并杂棕红色;尾部黑斑较阔,其间亦杂棕红色。额、眼先和眉纹白色,斑杂黑色;初级飞羽和覆羽黑褐色,外翈先端微杂棕褐色细斑;次级飞羽亦黑褐色,外翈具棕褐色与黑色相混杂的边缘;内侧覆羽和飞羽与下背相似;颏、喉和头的两侧白而略带棕色,各羽先端黑色;颈部有一条棕黄色杂黑斑的颈圈;胸与上背同色,但上胸无斑纹。上腹深棕黄色,向后渐转为淡黄白色;两胁棕黄,杂棕色和黑色细纹和块斑;尾下覆羽棕黄,略具黑斑;腋羽白色,近腋处还具有一簇绒毛状白羽。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上嘴较深,嘴端和近端边缘色浅;活时脚绿色,剥制标本变为绿褐色。
雄性成鸟:与雌鸟相似(据郑作新等,l978)。
|
分布地 |
勐腊、景洪、思茅等地,留鸟。国外见于缅甸、泰国等地。 |
生态学 |
据郑作新等(1978),多生活于山地常绿密林中,曾见二、三只成群;叫声急促而高。胃内食物经解剖检出一些植物种子和昆虫残片,有白蚁、甲虫、螽斯等,另有少数砾粒。
栖息地高度海拔500—15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