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段 | 内容 |
|---|---|
| 目名 | CUCULIFORMES |
| 目中文名 | 鹃形目 |
| 科名 | Cuculidae |
| 科中文名 | 杜鹃科 |
| 属名 | Cuculus Linnaeus,1758 |
| 属中文名 | 杜鹃属 |
| 学名 | 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
| 中文名 | 大杜鹃 |
| 英文名 | Cuckoo |
| 俗名 | 布谷鸟、包谷雀 |
| 亚种判定 | 是 |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 引证信息 | Cuculus canorus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10(模式标本采集地:瑞典)。 |
| 鉴定特征 | 翅形尖长;翅弯处翅缘白色,具褐色横斑;尾无近端黑斑而具狭窄白端;腹部具细而密的暗褐色横斑;鸣声为2声一度。 |
| 亚种信息 | 大杜鹃共7个亚种,国内有4个亚种,云南仅1亚种。国内4个亚种的区别在于:fallax亚种体形较小,雄鸟翅长在210mm以下,下体的横斑多呈间断状。在其余3亚种,subtelephonus亚种上体羽色最淡,翅缘的横斑不明显,下体横斑较指名亚种稀疏。指名亚种上体羽色较subtephonus为暗,下体横斑较密,横斑宽度通常不及lmm,翅缘横斑显著。bakeri亚种上体羽色最暗黑,下体横斑较粗,其宽度一般可达2mm,与指名亚种一样也具明显的翅缘横斑。指名亚种分布新疆、西北、华北、东北至河北中部,在上述以南地区为旅鸟。国外从北欧经西伯利亚到勘察加、朝鲜、日本均为其繁殖区,冬时迁至非洲、阿拉伯、东南亚等地越冬。subtelephonus见于新疆中、西部、内蒙、西藏等地,国外分布于土尔其斯坦、里海地区,在非洲东南部越冬。bakeri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四川西部、云南等地。国外繁殖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越冬地与其他亚种重叠,不易确定。fallax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西达贵州、广西、四川成都等地。国外在印度、缅甸繁殖,在中南半岛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