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ampephagidae |
科中文名 |
山椒鸟科 |
属名 |
Pericrocotus Boie,1 826 |
属中文名 |
山椒鸟属 |
学名 |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divaricatus(Raffles) |
中文名 |
灰山椒鸟 |
英文名 |
Ashy Miniv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Lanius divaricatus Raffles,1822,Trans.Linn.Soc.London l3:205(模式标本采集地: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Pericrocotus cinereus Lafresnays,1845,Rev.Zool.8:94(模式标本采集地:菲律宾)。
Pencrocotus divaricatus divaricatus,Ali,S.& Ripley,S.D,1987,p.402;Howard,R.& Moore,A.,l984,P.363;Mayr,E.& Greenway,J C,1960,9:208;郑作新,1987,p.464;郑作新,2000,P.89;郑宝赉等,l985,P l99;彭燕章等,l987,P.201。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90mm。雄鸟鼻羽、嘴基、眼先及头顶后部概黑;头顶前部具白色宽斑;上体余部石板灰色;两翅黑褐,具斜行近白色翅斑;中央尾羽黑褐,外侧尾羽基部黑褐色,先端白色;下体和颈侧皆白;胸侧和体侧染灰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较浅淡;鼻羽、嘴基、眼先黑褐色;前额白斑狭窄,上体余部几乎纯灰色;翅和尾暗褐色亦沾灰色,翅斑染黄色。 |
亚种信息 |
计有2亚种,分布在中国的为指名亚种。 |
分布地 |
昆明、蒙自、勐腊,为旅鸟。省外在内蒙古、小兴安岭、长白山为繁殖鸟或旅鸟,迁徙时经东北南部和西南部、内蒙古东部、河北、河南、山东、长江流域、江苏沙卫山岛、福建、湖南、广东、台湾、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国外见于日本南部、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和菲律宾群岛。 |
生态学 |
灰山椒鸟为旅鸟,迁徙时结群活动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有时也与小灰山椒鸟混群活动。以昆虫等为食。
栖息地海拔300~19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