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ampephagidae |
科中文名 |
山椒鸟科 |
属名 |
Pericrocotus Boie,1 826 |
属中文名 |
山椒鸟属 |
学名 |
Pericrocotus solaris solaris Blyth |
中文名 |
灰喉山椒鸟 |
英文名 |
Grey—chinned Minvet,Grey—throated Minvet.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Pericrocotus solaris Blyth,1846,Journ.As.Soc.Bengal l5:310(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大吉岭)。
PericroCOtUS solaris montpellieri La Touch6,1922,Bull.Brit.Om.Cl.42:125(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西部Chukun9至漾濞及东南部屏边倮估寨)。
Pericrocotus solaris solaris,Ali,S.& Ripley,S.D.,l987,p.401;Howard,R.& Moore,A.,l984,P.364;Mayr,E.&Greenway,J C.,l960,9:211;郑作新,1987,P.464;郑作新,2000,P.89;郑宝赉等,l985,P.202;彭燕章等,l987,P.201。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80mm。雄鸟头顶至上背石板黑;下背至尾上覆羽橙红色;喉灰白、浅灰,或略沾红色与其他山椒鸟不同;下体余部橙红色;翅黑,具红色翅斑。雌鸟头部至上背暗石板灰;下背至尾上覆羽橄榄黄;翅和尾与雄鸟同,但红色部分代以黄色;颊和耳羽浅灰;喉部近白或染以黄色;下体余部鲜黄。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分化为8亚种,中国有2亚种,云南记录1亚种。 |
采集地 |
腾冲大塘1960.4.30;绿春:黄连山1985 6.1,腊姑1985 6 7;泸水姚家坪1974.2.2~7;景东黄草岭l964 10.11;勐海1960.2.4~14。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眼先、额黑色;上背以及肩羽烟黑,略具光泽;下背、腰及尾上覆羽橙红色;中央尾羽黑色,外翈具橙红色羽端,向外红色范围逐渐变大,黑色仅限于基部,最外侧尾羽几乎全为橙红色;颊、耳羽以及颈侧灰色;翅褐黑;除第l~3枚初级飞羽外,其余初级飞羽外翈和次级飞羽近基部和大覆羽先端橘红色;喉灰白渲染橙黄色;下体余部火红色,较腰部为浅;尾下覆羽转为橙红色;翅缘及翅下覆羽橙黄。
雌性成鸟:额、头顶、颈、上背暗石板灰;下背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暗橄榄黄,翅和尾与雄鸟相似,但由黄色代替红色;眼先灰黑;颊、耳羽以及颈侧浅灰色;颏近白,喉部转为黄色,下体余部呈黄色;翅缘和翅下覆羽黄色。
虹膜棕色至深褐色;嘴和脚黑色。
|
分类讨论 |
l985年6月1日采自绿春黄连山的1只雄鸟喉部石板灰色,染橘黄色,腹
部的红色较深,与采自泸水、勐海等地的标本略有不同。1985年6月7日采自绿春腊姑的1只雌鸟和l964年10月11日在景东黄草岭采集的l只雌鸟,额基至眼前上方的黄色与P ethologus相似,渲染黄色而非纯暗石板灰,但其余体羽与P s solaris相似,头顶至背暗石板灰;下背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鲜橄榄黄;颏黄白;喉浅黄;下体余部转为鲜黄色。暂归列为P s solaris。
|
分布地 |
泸水、景东、腾冲、勐海、绿春、陇川江河谷、云南西部Chukung至漾濞、屏边,为留鸟。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北部和西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茶园。一般结小群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
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剖检6月采自腾冲大塘的l只鸟胃,胃内全为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郑宝赉等(1985)解剖2月、4月、6月和l0月采自云南的4只鸟胃,内容物纯为昆虫,有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甲虫和半翅目昆虫(各1次)。
营巢于树枝问。巢呈杯状,以苔藓、杂草、松针和其他柔软物筑成。每窝产3~4枚卵。卵多呈淡绿色,具褐色、紫色、污褐灰、蓝灰或紫灰色点斑。
栖息地海拔1 180~2 3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