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ampephagidae |
科中文名 |
山椒鸟科 |
属名 |
Pericrocotus Boie,1 826 |
属中文名 |
山椒鸟属 |
学名 |
Pericrocotus brevirostris brevirostris Vigors |
中文名 |
短嘴山椒鸟 |
英文名 |
Short—billed Minivet.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Muscipeta brevirostris Vigors l830~1831(=1832),Proc.Comm.Sci.Corr Zool.London:43(模式标本采集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Pericrocotus brevirostris brevirostris,All,S & Ripley,S D.,l987,P.401;Howard,R.& Moore,A.,l984,P.364;Mayr,E.&Greenway,J C.,l960,9:214;郑作新,1987,p.466;郑作新,2000,P 89;郑宝赉等,l985,P.212。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80mm。形态与长尾山椒鸟相似,但雄鸟红色更加深浓,内侧次级飞羽不具红色羽缘,第l枚初级飞羽无粉红色外缘,中央第2枚尾羽先端大部分红色。雌鸟前头染深黄,颊和耳羽亦染有黄色。 |
亚种信息 |
分化为4个亚种,见于中国的有3亚种,云南均有记录。 |
采集地 |
贡山马库1973.5.20~22.。 |
形态描述 |
雌鸟背部不似affinis亚种的暗污灰色,而与anthoides亚种相似,呈污褐灰,但稍浅,且少绿色(郑宝赉等,1985)。 |
分类讨论 |
郑宝赉等(1985)查看了采自西藏3♂♂(5月、8月),云南西北部贡山1♂(5月)、西南部腾冲l♂(5月)、永德l♂(8月)、澜沧营盘1♂(4月)、双江1♂(6月)、中部景东1♂(8月)、南部绿春I♂(4月)、东南部马关2♂♂(6月)以及广西瑶山2♂♂(3月、9月)共计l4只雄鸟标本,腰、尾上覆羽和下体红色几同等深暗,没有显著区别;l4只雄鸟中,西藏墨脱,云南贡山、腾冲、双江和广西瑶山的5只标本的中央尾羽纯黑,余9只中央尾羽先端有宽窄不等、长短不一的红色外缘;采自云南西部龙陵小黑山的affinis亚种(2♀♀,5月)标本,背部一致为污灰色;采自云南景东(1♀,8月)、绿春(1♀,4月)、马关(2♀♀,6月)和广西瑶山(1♀,9月)的5只antoides亚种标本,形态与西藏墨脱(2♀♀,7月和8月)的指名亚种标本相似,很难区分,仅前头黄色范围较宽,背部褐灰色稍深,绿色渲染亦较为明显,但有个体差异。这些特征是否即为anthoides亚种与brevirostris亚种之问的稳定区别特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采自云南贡山和澜沧营盘两地的各1只雄鸟,与其他亚种的雄鸟相较,难以区分。
我们查看了昆明动物研究所收藏的采自云南蒙自、绿春、景东、澜沧、马关、金平、景谷和广西金秀等地的l4只雄鸟和l6只雌鸟标本,各地的雄鸟标本几乎没有差异,澜沧和贡山的3只雌鸟标本的额基呈深黄色,略带锈色,其他各地的雌鸟额基锈色相对较浓,但同一地点采集的标本仍有差异。现依据各学者和郑作新(1987)的意见和地理分布情况,将分布于云南境内的短嘴山椒鸟分为3亚种。
|
分布地 |
贡山,为夏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有时也与长尾山椒鸟混群活动。
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剖检采自潞西、贡山和双江的6只鸟胃,胃内全部为昆虫。郑宝赉等(1985)剖检3月(1只)、4月(4只)、5月(3只)、6月(4只)和8月(1只)采自云南的13只鸟胃,胃内食物纯为昆虫,有鞘翅目昆虫(9次)、鳞翅目昆虫(5次)、膜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各1次)。
1985年4月采自蒙自和屏边的雄鸟生殖腺均已发育,最大的为12mm×6mm。1956年5月和6月获自云南东南部的雌鸟和雄鸟均见明显的孵斑。l972年4月11日和30 日采自绿春的2只雄鸟睾丸膨大,量度分别为11mm×7mm和13mm×6mm。1962年5月7日在龙陵小黑山(海拔2 100m)获得的1只雌鸟,输卵管膨大,管内有无壳卵l枚,此鸟尚有一卵泡斑。
栖息地海拔300~21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