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ampephagidae |
科中文名 |
山椒鸟科 |
属名 |
Tephrodornis Swainson,1831 |
属中文名 |
林鵙属 |
学名 |
Tephrodornis gularis latouchei Kinnear |
中文名 |
林鵙 |
英文名 |
Hook—billed Wood Shrike. |
俗名 |
钩嘴林(贝+鸟)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Tephrodomis gularis latouchei Kinnear,1925,Bull.Brit.Om.Cl.45:105(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福建)。
Tephrodornis gularis latouchei,Howard,R.& Moore,A.,l984,P.365;Mayr,E.& Greenway,J C.,l960,9:220;郑作新,1987,P.469;郑作新,2000,P 90;郑宝赉等,1985,P.223;彭燕章等,l987,P.202。
|
鉴定特征 |
体型较大,全长约215mm。雄鸟头顶灰色;上体除尾上覆羽白色外,概灰褐色;翅、尾均呈褐色;头侧贯以显著的黑色贯眼纹;下体近白色,胸沾灰褐色。雌鸟头、颈与背均为灰褐色;贯眼纹褐色;余部与雄鸟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计有11亚种,中国有2亚种,云南仅记录l亚种。 |
采集地 |
潞西三台山l962.4.15.;盈江大南俄1965 4 11~23;耿马:孟定1978.12.22.,孟定四方井1960.4.22.;双江勐峨l964.6.25;孟连宗勒1960.2.6~18;富宁博爱甲村1961 7 16;景洪:井伞l960.4.2~15,勐养1960 4.15,小勐养l960.3.23.;勐海:城郊1960 2.2.~3.2.,勐阿l959.2.3,勐宋1957 3.4;勐腊:旧寨l959 4 19~21,曼帕1959.5 15,勐仑1960 1 1~11,勐醒1959 12.17,勐远1960.1.21,新寨1958.5.5.。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顶灰色而微渲染褐色;背、肩和腰淡棕褐沾灰;腰羽先端白色;上层中央尾上覆羽白色,下层和两侧的尾上覆羽褐色;尾棕褐色,先端和羽缘多呈棕黄色,次端部微染黑色;上嘴基部至耳羽黑色,形成明显的贯眼纹;翅褐色,飞羽及大覆羽外翈大都缘以茶黄色,内侧飞羽先端和外缘浅淡;下体近白色,颏、喉略沾灰白或缀灰褐色;胸部沾灰葡萄褐;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纯白色;覆腿羽褐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顶淡棕褐与背部相似;贯眼纹灰黑或黑褐。
幼年雌鸟:据l964年6月25日采自双江的标本描记,与雌性成鸟相似,但上体自头顶至腰、肩羽以及内侧飞羽的羽缘散缀白色或茶黄色和暗褐色斑纹。
虹膜绿黄、黄绿、棕褐或褐色;雄鸟嘴黑色,雌鸟嘴褐色或暗褐色,嘴基角色;跗蹠色、银灰、灰蓝或褐色。幼鸟嘴与雌鸟同色。获自云南勐腊的l只雄性幼鸟虹膜金红色。
|
分布地 |
盈江、潞西、双江、耿马、孟连、勐海、景洪、勐腊、富宁,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西南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北部,福建北部、中部及东部,为留鸟。国外见于越南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次生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的林缘地带,多在树木中层活动。常结群活动,停息时常发出单调嘈杂的叫声。
以昆虫等动物为主要食物。剖检4~5月采自盈江、耿马和双江的7只鸟胃,胃内有半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昆虫,并有蠕虫状动物1条,全为动物性食物。郑宝赉等(1985)剖检2月(4只)、3月(3只)、4月(6只)、5月(1只)、6月(2只)和7月(1只)采自云南的17只鸟胃,胃内容物有甲虫(6次)、鳞翅目幼虫(4次)、蜂类(3次)、蝽象、蝉类(各2次)和其他昆虫(5次)。
据郑宝赉等(1985)4月采自云南西部的雄鸟,睾丸已开始膨大。3月4日采自勐海的雄鸟,睾丸已发育,大小为5.5mm×3.5mm。1965年4月23 日采自云南盈江大南俄(海拔950m)的1只雌鸟,输卵管内有1只即将产下的卵。卵呈天蓝色,散缀黑褐色斑点。
栖息地海拔400~1 4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