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Oriolidae |
科中文名 |
黄鹂科 |
属名 |
Oriolus Linnaeus,1766 |
属中文名 |
黄鹂属 |
学名 |
Oriolus xanthornus xanthornus(Linnaeus) |
中文名 |
黑头黄鹂 |
英文名 |
Black—headed Oriole,Asian Black—headed Oriol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oracias xanthornus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08(模式标本采集地:“America”或指孟加拉国)。
Oriolus xanthovnus xanthovnus,Ali,S.&Ripley,S.D.,l972,5:108~110;Howard,R.& Moore,A.,l984,p.625;Mayr,E.&Greenway,J.C.,l962,15:133;郑作新,1987,p.507;彭燕章等,1987,p.222~223;陈服官等,l998,9:57~58。
|
鉴定特征 |
全长207~236mm。体形与黑枕黄鹂相似。头全为黑色,体羽呈纯亮金黄色;翅大多黑色,而具黄斑;尾金黄而具黑色块斑。两性相似,雌鸟背羽稍沾橄榄黄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6亚种(Howard&Moore,1984),我国仅记录指名亚种,云南有分布。 |
采集地 |
耿马四方井l960.4.24~25.,l964.5.15~17.。 |
形态描述 |
成鸟:头顶至后枕和头侧及颏、喉至上胸全为亮黑色;翅上覆羽鲜黄;飞羽黑色,羽基黄色,初级飞羽外(甲+羽)略缀以淡黄白色边缘;次级飞羽外(甲+羽)先端黄色,黄斑向内侧逐渐增大;翅缘黄色,小翼羽纯黑色;初级覆羽黑色,先端黄色;尾羽黄色,羽干黑褐色,中央尾羽具明显的黑色次端块斑,黑斑向外侧明显减小,最外侧3对尾羽几无黑色块斑;后颈至背、肩羽和尾上覆羽及下体余部亮金黄色。雌鸟背羽稍沾橄榄黄色。
幼年雄鸟:与成鸟相似,但前额淡黄,具黑色纵纹,头顶的黑色不如成鸟鲜亮;颏、喉至上胸近白色,而杂以黑褐色羽纵纹。
虹膜红色;嘴橙红色;跗蹠和趾铅灰黑色。
|
分布地 |
耿马、盈江,为夏候鸟。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地区。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河谷高大的乔木树上或稀树竹林内,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期后则成家族群活动,叫声响亮而富于变化,常边飞边叫。
食物主要是榕树等的浆果和花蜜,也取食蛾、象鼻虫、半翅目的蚂蚁以及其他昆虫。剖检6胃,胃内有鳞翅目幼虫、昆虫碎片、核果和榕果。动物性食物占46.1%,植物性食物占53.9%。彭燕章等(1987)在耿马孟定和盈江那邦剖检ll个鸟胃,胃内容物为甲虫、蝗虫、蚱蜢、蚁等。巢与黑枕黄鹂相似,每窝产2~4枚卵,通常3枚。卵呈粉色,具栗褐色或红褐色点斑。双亲共同筑巢、孵化和育雏。
栖息地海拔200~5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南亚地区广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