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Dicruridae |
科中文名 |
卷尾科 |
属名 |
Dicrurus Vieillot,1816 |
属中文名 |
卷尾属 |
学名 |
Dicrurus aeneus aeneus Vieillot |
中文名 |
古铜色卷尾 |
英文名 |
Bronze Drongo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Dicrurus aeneus Vieillot,1817,Nouv.Dict.Hist.Nat.9:586(模式标本采集地:孟加拉国:限于Dacca,据Stuart Baker)。
Dicrurus aeneus aeltell,s,Ali,S.&Ripley,S.D.,l972,5:126~128;Howard,R.& Moore,A.,l984,p.627;Mayr,E.&Greenway,J.C.,l962,15:146;郑作新,1987,p 512;彭燕章等,1987,p.226;陈服官等,l998,9:75~78。
|
鉴定特征 |
全长200~240mm。与黑卷尾相似,但体形明显较小;体羽富于紫蓝色,金属光泽较为显著;嘴呈平扁状,而非侧扁;尾叉较小;与鸦嘴卷尾的区别在于体形小,嘴形短小而平扁。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3亚种,我国记录2亚种,云南仅分布指各亚种。 |
采集地 |
勐腊:勐腊坝 1958.12.2.,l959.4.24.,易武 l960.1.23.,曼粉 l982.4.28.,勐仑 l959.3.4~18.,l959.12.1 1.,l960.1.9~11.,勐远 l959.12.14.,勐捧 l960.3.1~2.,勐醒 l959.12.15.,新寨 l958.5.2.;景洪:小勐养 l958.10.21.,l960.4.12~16.,大勐龙1960.1.21.,橄榄坝1960.4.;勐海l960.2.2~18.;景东灰窑l964.9.11.;孟连:孟连坝1962.12.1 1.,l963.12.9.,宗勒 l960.2.12.;耿马:四方井 l964.5.17.,勐撒 l964.4.29.;盈江 1960.5.21.;潞西三台山 1962.4.13.;绿春:大红山 l972.5.21.,哈德新水沟头1972.3.7.~4.20.;保山坝湾 l965.6.24.;澜沧营盘黑山 l966.4.23.;西盟南康河1960.1.21.。 |
形态描述 |
成鸟:眼先、额基绒黑色;耳羽、颊部和颏、喉暗黑色;腹部深灰黑色;余部体羽均呈辉亮黑色,闪耀显著的钢蓝绿色金属光泽;腰羽黑褐而光泽不甚显著。两性相似,但雌鸟和幼鸟的羽色较少光泽。
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黑色。
|
分布地 |
勐腊、景洪、勐海、景东、澜沧、西盟、孟连、思茅、耿马、沧源、潞西、盈江、保山、腾冲、绿春、金平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墨脱、广西和海南岛,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以及印度支那地区和马来半岛。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多见在沟谷林中的树冠上活动。性喜结群,常5~6只集成小群停息于树冠顶部的枝条上,或飞翔于空中捕食昆虫。习性与其他卷尾相似,捕食后通常返回原处栖息。叫声嘈杂而响亮,类似“pip—pip—peel”,三声一度,有时也发出粗哑的不连贯音。
食物以昆虫等为主,剖检17胃,胃内容物中有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蜻蜓目、半翅目、直翅目、双翅目等昆虫的残体以及其他昆虫碎片,均为动物性食物。
巢用树叶、草、树枝等筑在竹丛和乔木树的上部,巢形呈浅杯状。每巢通常产3~4 枚卵。卵壳近粉红色,具大小不一的斑点。双亲共同建巢、孵卵和育雏。
栖息地海拔500~1 72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