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Sturnidae |
科中文名 |
椋鸟科 |
属名 |
Sturn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椋鸟属 |
学名 |
Sturnus burmannicus burmannicus Jerdon |
中文名 |
红嘴椋鸟 |
英文名 |
Jerdon’S Starling,Red—billed Starling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Sturnus burmannicus Jerdon,1862,Ibis:21(模式标本采集地:缅甸Thayetmyo)。
Stumus burmannicus burmannicus,Howard,R.& Moore,A.,l984,p.623;Mayr,E,& Greenway,J.c.,l962,15:111;郑作新,1987,p.523;彭燕章等,l987,p.231;陈服官等,1998,9:105~106。
|
鉴定特征 |
全长204~237mm。嘴红色;头和后颈、喉至上胸为污白色;胸和腹淡紫灰;背和肩羽为灰蓝色,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银灰褐色;初级飞羽和尾羽黑色,飞羽基部具白色块斑,外侧尾羽具白端。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2亚种,我国记录指名亚种,仅见于云南西部。 |
采集地 |
盈江那邦1979.1.7~8.。 |
形态描述 |
成鸟:整个头部、颈、喉和前胸均为污白色;肩羽和背灰蓝色;腰至尾上覆羽较浅淡;小翼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基部白色;初级覆羽白色,羽基和羽缘斑杂黑色;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褐色,表面显银灰褐色金属光泽,狭缘黑色;中央尾羽纯暗灰褐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羽端白色,白色端斑向外渐次扩大;胸和腹部及两胁浅紫灰色;尾下覆羽白,稍沾浅棕黄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虹膜亮黄,眼皮裸区蓝灰色;嘴红色,基部黑;跗蹠和趾、爪橘黄色。
|
分布地 |
盈江,为留鸟。国外见于缅甸、泰国和柬埔寨。 |
生态学 |
冬季成群活动于热带河谷耕作区。剖检4胃,除在1胃内发现野果外,其余胃内全为蝗虫、蚱蜢和鞘翅目昆虫碎片。
栖息地海拔27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南半岛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