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属名 |
Dendrocygna Swainson,1837 |
属中文名 |
树鸭属 |
学名 |
Dendrocygna yavanica(Horsfield) |
中文名 |
[栗]树鸭 |
英文名 |
Indian Whistling Duck,Lesser Tree Duck,Lesser Whistling Teal,Tree Duck. |
俗名 |
尼鸭、啸鸭。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Anas javanica Horsfield,1821,Trans.Linn.Soc.London l3:199(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尼西亚瓜哇)。
Dendrocygna javanica,Ali,S.& S.D.Ripley,1987,P.35;Howard,R.& A.Moore,1984,P.69;Johnsgard,P.A,1978,P.15—17;郑作新,1987,P.49—50;郑作新等,l979,P.50一51;彭燕章等,l987,P.25.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家鸭略小。颈长似鹅,嘴窄而高,嘴甲钩突显著。背羽主要呈黑褐色;翅上中、小覆羽及尾上覆羽栗色;胸、腹部均浅栗色。两性相似。 |
采集地 |
思茅1960.5.8.;耿马:四方井l964.5.15—18.,孟定l960.4.9.,1964.5.25—29.;勐腊:城郊1959.,勐仑l959.7.30.;盈江l966.5.11.。 |
形态描述 |
成鸟:额浅棕褐色;头顶、枕部棕褐色,头侧及颈浅棕灰,后颈转为浅棕黄色,背、肩逐渐变为黑褐色,并具棕黄色羽端;腰黑色;尾上覆羽栗色。翅上中小覆羽栗色;大覆羽及飞羽黑色。颏、喉浅棕白;上胸棕黄色,下胸、腹及两叻浅栗色;尾下覆羽棕白色;尾羽暗褐色,具浅棕色窄羽端。
虹膜暗褐;嘴黑;脚灰黑,爪黑色。
幼鸟:腹部棕黄略渲栗色,腰暗棕色,余部与成鸟相似,但羽色较浅淡。
嘴浅黑褐色;脚浅黑灰色。
|
分布地 |
思茅、耿马、勐腊、盈江、潞西等地,留鸟。省外见于长江中下游,台湾(夏候鸟);广西西南部(留鸟);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岛(3—5月);福建(10一12月)。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琉球群岛、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西南部及邻近岛屿。 |
生态学 |
活动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池塘、湖泊、水库和沼泽地中;稻谷成熟时或收割后,则常在田坝区觅食稻谷。性机警、喜结群。1965年4月27日在大盈江边约5亩的沼泽地中,见到一群约有60一70只,受惊后,飞到竹林和乔木上。有时也和斑嘴鸭混群在沼泽地里觅食。
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剖验5胃,其中1胃有金龟子,l胃有草籽,4胃有稻谷,4胃中有砂子;动物性食物占3.3%,植物性食物占96.7%。树鸭在树洞内营巢、孵卵。有的也营于山坡草地上。
栖息地海拔200—14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