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orvidae |
科中文名 |
鸦科 |
属名 |
Cissa Boie,1826 |
属中文名 |
绿鹊属 |
学名 |
Cissa chinensis chinensis(Boddaert) |
中文名 |
蓝绿鹊 |
英文名 |
Green Magpi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oracias chinensis Boddaert,1783,Tabl.Pl.Enlum.Hist.Nat.:38(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实属错误;应为泰国西部,据Robinson et Kloss)。
Cissa chinensis chinensis,Ali,S.& Ripley,S.D.,l972,P.204~205;Howard,R.& Moore,A.,l984,p.637;Mayr,E.& Greenway,J.c.,l962,15:242;郑作新,1987,p.534;彭燕章等,1987,P.237;陈服官等,l998,9:140~141。
|
鉴定特征 |
全长330~395mm。通体羽主要呈蓝绿色;翅栗红色;三级飞羽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头侧有1条宽阔的黑带自嘴基通过眼周达后颈两侧;尾较长,尾端白色;除中央1对尾羽外,外侧尾羽均具黑褐色次端斑。雌雄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5亚种,我国仅记录指名亚种,云南有分布。 |
采集地 |
勐腊:勐腊l959.4.30.,l959.6.1~28.,勐仑l959.4.7.,l959.6.4~5.,1960.1.10~1 1.,l962.3.15.,曼粉l982.5.1.,曼帕l059.5.20.;孟连宗勒l960.2.12.;勐海勐宋1989.3.30.;绿春大红山1972.5.25.。 |
形态描述 |
成鸟:全身羽毛主要呈亮草绿色;前额至头顶和颊部沾黄色;头侧具l条宽阔的黑色带斑,自嘴基经眼周伸达后颈两侧;翅栗红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具由外向内逐渐增大的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尾羽亮草绿色,中央l对尾羽端部白色,外侧尾羽均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剥制标本的羽色狐变明显,亮绿色逐渐狐变为浅蓝色;翅上的栗红色狐变为黄褐色;嘴和脚的红色亦狐变为橙黄色)。
虹膜红色;嘴红色;跗蹠和趾、爪橘红色。
幼鸟:据l982年5月1日采自勐腊曼粉标本描记,与成鸟相似,但羽色较浅淡;背至尾上覆羽灰绿褐色;下胸和腹部至尾下覆羽被白色绒状羽;飞羽和尾羽大都被鞘,属刚离巢的幼鸟。
|
分布地 |
屏边、绿春、景洪、勐海、勐腊、孟连、沧源、盈江,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和广西,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低山地带,包括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和老挝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以及次生林等地,成对或结小家族群活动,性隐蔽,在树枝间觅食,叫声响亮而刺耳,较畏人。
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包括蝗虫、甲虫、螳螂以及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等,也取食一些果实、种子等。剖检采自盈江的l胃,胃内均为果实。
4~7月繁殖。营巢于小乔木上,偶尔也营于竹丛中。巢用细枝、卷须、叶、苔藓和细根等营成一宽厚而呈浅杯状的巢。窝卵数4~6枚。卵灰或淡绿色,散布红褐色斑点,钝端斑点较密。卵的量度为30.2mm X 2.9mm(Ali & Riplay,1972)。
栖息地海拔270~9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