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orvidae |
科中文名 |
鸦科 |
属名 |
Dendrocitta Gould,1833 |
属中文名 |
树鹊属 |
学名 |
Dendrocitta formosae sinica(Stresemann) |
中文名 |
灰树鹊 |
英文名 |
Grey Tree Pie,Himalayan Tree Pi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Dendrocitta formosae sinica Strese4mann,1913,Om.Monatsb.21:9(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福建青风岭)。
Crypsirina formosae sinica,郑作新,1987,P.542;彭燕章等,l987,P.239。
Dendrocitta formosae sinica,Howard,R.& Moore,A.,l984,P.638;La Touche,1925,1:17~18;Mayr,E.& Greenway,J.C.,l962,15:248;郑作新,1994,P.103;陈服官等,1998,9:171。
|
鉴定特征 |
全长311~396mm。前额黑,头顶至枕蓝灰色;背和肩羽棕褐;翅黑色,初级飞羽具一白斑;尾羽黑或中央尾羽部分灰色;颏、喉黑褐;胸至腹褐灰色;尾上覆羽灰或灰白色,可与棕腹树鹊和黑额树鹊相区别。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8哑种,我国记录5亚种,云南分布2亚种。 |
采集地 |
富宁博爱甲村1961.7.15.。 |
形态描述 |
与himalanayensis亚种相似,但体羽颜色较暗;背和肩羽深棕褐色;胸、腹部暗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呈淡灰白色;中央尾羽全部黑色。
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黑褐色。
|
分布地 |
富宁,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自四川乐山和康定,贵州向东至江苏、浙江、福建、南至广西、广东等地,为留鸟。国外分布于越南东北部和中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丘陵和山区的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成对或结成4~5只的小家族群活动,叫声响亮而多变。
杂食性,食物包括鳞翅目幼虫、蛾类、蝗虫等昆虫,以及果实、浆果、花蜜、谷类、种子、蜥蜴、鸟卵和小鸟等。剖检16胃,胃内容物中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及其他昆虫碎片占62.43%;榕果及其他果实、花、树叶、草片等占37.57%。
3~7月繁殖,在乔木、灌丛或竹丛中用细枝、卷须、树根等筑巢。巢呈平台状,常筑于树冠的枝权上。通常每窝产3~5枚卵,卵乳白或深皮黄色或浅绿色,带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双亲共同建巢、孵卵和育雏。4月中旬采的雌鸟,卵巢中最大卵泡为2mm。
栖息地海拔160~l7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