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roglodytidae |
科中文名 |
鹪鹩科 |
属名 |
Troglodytes Vieillot,1807 |
属中文名 |
鹪鹩属 |
学名 |
Troglodyt talifuensis(Sharpe) |
中文名 |
鹪鹩 |
英文名 |
Wren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Anorthura talifiwrLsis Sharpe,1902,Bull.Bfit.Om.Cl.13:ll(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大理点苍山)。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talifuersis,Howard,R.& Moore,A.,l984,P.387;Mayr,E.& Greenway,J.C.,l960,9:419;Rothsehiht,L.,l926,P.249;Vaurie,C.,l959,P.205;郑作新,l987,P.562;彭燕章等,l987,P.245~246;陈服官等,l998,9:237。
|
鉴定特征 |
全长82~l l5mm。体型较小,通体近棕褐色,具黑褐色细横斑;翅和尾羽的黑褐色横斑较粗著;尾较短,栖止时尾常高翘。性羞怯,大多隐匿在灌木丛中。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37 亚种,我国记录7亚种,云南分布3亚种。 |
采集地 |
贡山:七箐l973.11.17.~23.,嘎作l973.11.17.;维曲犁地坪1981.10.31.;德钦白马雪山l995.6.15.;中甸:吉沙1981.8.24., 上桥头1981.10.23.,大雪山1981.9.7.;丽江马场l981.10.24.~29.;昆明筇竹寺1966.12.27.;宾川鸡足山1981.11.12.~13.;大理砖窑l984.12.27.。 |
形态描述 |
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至上背棕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翅上覆羽、次级飞羽和尾的表面均为棕红色,满布黑色横斑;尾上覆羽和尾羽棕色较浓;初级飞羽外(甲+羽)具棕白和黑褐相问的横斑;眉纹浅棕白;眼先、颊及耳羽黑褐;杂有浅棕白色点斑;颏、喉至上胸浅棕褐色,羽端稍暗;下胸、腹部及两胁浅棕褐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细横斑,并斑杂淡棕白色横纹和点斑;尾下覆羽棕红色,亦具黑褐色横斑和白色羽端;翅下覆羽和腋羽淡棕白色,斑杂黑褐色横纹。
幼鸟(据1981年8月24日采自中甸吉沙标本描记):与成鸟相似,但上体棕色较显著;背部和腰的黑色横斑几呈纯棕褐色,横斑不显;下体各羽浅黄灰色,羽缘暗褐,羽基灰褐色;胸和上腹呈黄灰色点斑状;下腹部则呈斑纹状。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下嘴黄褐色;跗蹠和趾、爪均为暗褐色。
|
分布地 |
高黎贡山东坡、大理、宾川、丽江、中甸、维西、德钦,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昌、会东、木里和贵州威宁,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东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