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urdinae |
科中文名 |
(1)鸫亚科 |
属名 |
Copsychus Wagler,1827 |
属中文名 |
鹊鸲属 |
学名 |
Copsychus malabaricus interpositus(Robinson et Kloss) |
中文名 |
白腰鹊鸲 |
英文名 |
wllite—romped Shama |
俗名 |
溪吱喳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Kittacincla malabarica interposita Robinson et Kloss,1922,Joum.Fed.Malay St.Mus.10:262(模式标本采集地:越南南部Daban)。
Copsychus malabarica interposita,Howard,R.& Moore.A.,l980,P.398;Mayr,E.& Paynter,R.A.,l964,10:70;郑作新,1987,P.590;郑作新,2000,P.110;郑作新等,1995,10:59~62;彭燕章等,l987,P.258。
|
鉴定特征 |
全长250~300mm。雄鸟的头和上背及喉至前胸为亮黑色,有金属光泽;腰至尾上覆羽纯白色;下体余部栗红色;翅黑褐色;中央2对尾羽黑褐,外侧4对尾羽基部黑色,近端大部白色,呈显著的凸尾型,较鹊鸲长甚。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和背黑褐色;喉、胸灰色;下体余部的栗红色较浅淡。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l7亚种(郑作新等,1995)或18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有2亚种(郑作新,2000),云南有l亚种。 |
采集地 |
景洪:城郊l959.12.30.,l960.1.12.~2.7.,l962.12.10.,勐养l960.4.8~24.,橄榄坝1957.3.20.;勐腊l982.4.30.,l960.1.7.~2.2.;永德l964.4.22.;耿马1960.4.19.,l964.5.20.。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头顶至后颈和上背及肩羽亮黑色,有钢蓝色金属光泽;腰及尾上覆羽纯白色;翅黑褐色,大覆羽和飞羽外缘黄褐色;中央2对尾羽纯黑褐色,外侧4对尾羽仅基部为黑色,端部白色,白色端斑从内向外逐渐增大;前额基部至眼先和眼圈绒黑色;颊和耳羽及颏、喉至前胸为亮黑色;下胸、腹部和两胁及尾下覆羽全为栗红色,下腹部较浅淡。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尾羽稍短;上体头顶至背呈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前额基部至眼先和眼圈灰黄褐色;头、颈两侧和颏、喉至上胸烟灰色;下体余部淡栗红,腹部中央近白色;翅及尾羽与雄鸟相同。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及趾、爪棕黄色。
|
分布地 |
西南部永德、耿马、孟连、景洪、勐海、勐腊和东南部绿春,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下灌丛,常见单个或成对在林下阴湿稠密处的地面活动觅食。鸣声清脆悦耳,鸣叫时尾常直竖,似鹊鸲。食性全为昆虫。据采自耿马、永德的3只标本,胃检有蜻蜓、蚂蚁和甲虫等。
栖息地海拔500~1050m。资源状况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