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Myzornis pyrrhoura Blyth   火尾绿鹛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Timaliinae
科中文名 画鹛亚科
属名 Myzornis Blyth,1843
属中文名 绿鹛属
学名 Myzornis pyrrhoura Blyth
中文名 火尾绿鹛
英文名 Fire—tailed Myzomis
亚种判定 否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Myzormis pyrrhoura Blyth(Hodgson MS),1843,Joum.Asiat.Soc.Bengal,12:984(模式标本采集地:尼泊尔)。 Myzomis pyrrhoura,Ali,S.& Ripley,S.D.,l972,7:70~71;Howard,R.& Moore,A.,l980,P.436:Mayr,E.& Paynter,R.A.,l964,P.428;Robson,C.,2000,P.471,D1.95;郑作新,1987,P.707;1994,P.128;郑作新等.l987,11:163~164;彭燕章等,1987,p.315;约翰?马敬能等,2000,p.430,pl.110。
鉴定特征 全长lll~135mm。体羽主要呈亮深绿色,头顶具黑色鳞状点斑;眼先和眼圈黑色;飞羽黑色,具栗红色翅镜和白色端斑;尾羽中央暗灰绿,外缘栗红,羽端黑色,略呈叉尾状;下体绿色较淡;喉和上胸渲染棕红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棕黄色。两性相似,但雌鸟的羽色不如雄鸟鲜亮。
采集地 贡山:东哨房1973.5.3~12.,西哨房1973.5.12.,l973.11.17~27.,七箐1973.12.15~26.,泸水片马五公里1974.2.1~3.。
形态描述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至后枕每羽中央黑色,羽缘翠绿,成鳞斑状;眼先至眼圈和眼后纹黑色;眉纹、颊部和耳羽翠绿色;后颈、肩羽、上背至尾上覆羽和翅上小、中、大覆羽及内侧三级飞羽概呈翠绿色;初级覆羽绿色,羽端杂白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甲+羽)近基大部绒黑色,近端部大部具橙黄色狭缘,羽端白色;次级飞羽外(甲+羽)大部栗红色,形成显著的翅镜,端部狭缘橙黄色,羽端亦呈白色;颈侧翠绿色;颏、喉、胸和两胁淡绿色;喉和胸渲染栗红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棕黄色;中央尾羽内(甲+羽)灰绿色,外侧尾羽内(甲+羽)黑褐色,外(甲+羽)均为赤红色,羽端黑褐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羽色不如雄鸟鲜艳。下体多淡灰绿色;喉至胸渲染淡茶黄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的棕黄色也较浅淡。 虹膜红褐或深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爪肉黄褐色。
分布地 云南西北部贡山、泸水、澜沧江与怒江问山脉,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南部和昌都地区西南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向东至锡金、不丹和缅甸东北部。
生态学 栖息于高山寒温带的杜鹃灌丛及其他灌丛地带和箭竹丛中,冬季山顶地带冰雪覆盖之后,向下迁至中低山阔叶林区的灌木丛林地带栖息活动。夏季多见成对,冬季结群,最大的群见有20余只。觅食花蕊、果实和昆虫。剖检l胃,胃容物全为昆虫碎片。 栖息地海拔2000~36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特有种。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