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苇莺

Acrocephalus agricola   Jerdon
   

  273  浏览



形态描述

上体自头部至背肩部均呈橄榄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转为鲜亮的淡棕褐色;颊部和耳羽棕黄色;眼先和耳羽上缘暗褐色;眉纹宽阔,呈皮黄色甚显著,眉上缘各缀黑褐色的宽阔侧纹;尾羽狭窄,羽端尖形;尾羽呈暗棕褐色,羽表面具隐约不甚显现的暗色横斑纹,羽缘色较浅;飞羽黑褐色,羽缘棕褐色;下体羽在颏、喉部和腹部中央呈纯白色;胸部、两肋和尾下覆羽均呈淡棕黄褐色。
雌性成鸟:体羽类似雄鸟,仅羽色较暗而浅淡。
虹膜暗灰色;上嘴黑褐色,下嘴黄褐色;脚橄榄绿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长 上嘴 下嘴 翅长 尾长 跗蹠
   ♂(1) 116 10 ---- 55 46 23
♀♀(2) 114, 118 9.8, 10.3 7.1, 7.1 48, 50.1 50.5, 46.1 18.6, 18.9

鉴别特征

一种小型鸟类,外形和大小同黑眉苇莺差不多。上体赤褐色,下体白色,两肋棕黄色。嘴基宽阔,嘴须发达;有宽而显著的淡皮黄色眉纹,其上缘具黑灰色侧冠纹。尾羽狭窄,羽端尖形。

大小

  性别 体长 上嘴 下嘴 翅长 尾长 跗蹠
   ♂(1) 116 10 ---- 55 46 23
♀♀(2) 114, 118 9.8, 10.3 7.1, 7.1 48, 50.1 50.5, 46.1 18.6, 18.9

生物学

生态 稻田苇莺主要栖息于湖泊、水库、池塘、水渠等各种水域岸边灌丛、芦苇丛和草丛中以及芦苇沼泽、柳灌丛和草地,有时也见于水稻边草丛和草甸灌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亦见成群活动。行动敏捷、快速地在灌木枝或草茎间来回跳跃,并不时地跳到灌丛或草丛顶部,然后很快地钻入灌丛、草丛中。
繁殖期间常站在高的灌木和草茎顶端鸣唱,鸣声为尖锐的 “chik-chik” 声,也模仿周围其它鸟类的声音。鸣唱时常将尾垂直竖起和快速摆动,激动时头顶羽毛亦能竖起。
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水边离地或水面0.3-1.2m的草丛中,亦偶见于灌丛中。主要由草茎、叶、花梗、植物纤维等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叶。
每窝产4-5枚卵,呈淡绿色或橄榄色或白色,缀以褐色或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0×12.0-14.1mm。

国外分布

俄罗斯南部,中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等地,越冬于印度,缅甸,伊朗,泰国。

国内分布

新疆(西北部塔城、西部喀什、阿克苏和天山、西南部于田和且末)、甘肃(河西走廊西北金塔)、青海(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哈尔滨)、吉林(延边)(夏候鸟)、迁徙期间见于辽宁(朝阳)、北京、河北(秦皇岛)。

分类讨论

关于本种的分类争议较大。Dementiev and Gladkov (1954)、郑作新 (1976) 将钝翅(稻田)苇莺A. concinens列为本种的亚种,将本种分为6亚种。而Vaurie (1959) 则将钝翅(稻田)苇莺作为独立种,而将本种分为3亚种,即指名亚种A. a. agricola、新疆亚种A. a. brevipennis和东北亚种A. a. tangorum。其后Walters, 1980、de Schaensee, 1984、Inskipp, Lindsey & Duckwoth, 1946、Alstr?m et al., 1991、郑作新1994, 2000等经进一步研究,亦都将A. concinens作为独立种。
我们同意将A. concinens作为独立种处理,将本种分为3亚种:新疆亚种A. a. brevipennis、东北亚种A. a. tangorum及指名亚种A. a. agricola,这3亚种均可见于我国。

检索表文本

亚种检索表

1. 上体棕褐色;下体沾棕褐色-----------------------指名亚种A. a. agricola
上体棕褐色较淡;下体近白----------------------------------------------------2
2. 上体黄褐色;眉纹上无黑色粗纹;翅长58 (♀),58-62mm (♂) -----------
------------------------------------------------------新疆亚种A. a. brevipennis
上体橄榄褐色;眉纹上更具黑色粗纹;翅长53-57mm (♂) --------------
---------------------------------------------------------东北亚种A. a. tang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