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形态
雄性成鸟:额暗褐具黑条纹,头顶及羽冠黑色,喉白色、中央具棕黄色纵条斑,头侧至后颈栗棕色;上体棕褐色沾绿色金属闪光,羽缘棕白,下体棕黄色,腹羽具黑褐色细羽干纹;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翼上大腹羽棕白色,中腹羽、小覆羽及覆腿羽沙黄色;尾短,尾羽黑,尾下覆羽白;上嘴上部黑褐色,上嘴下部及下嘴角黄色,跗蹠黄褐色。
雌性成鸟:形态与雄性成鸟相近,但后颈更沾棕红色,背部及三级飞羽棕褐色、并具少量棕白色羽缘;腰羽暗灰色,大覆羽棕黄色,胸具深棕色纵条纹,喉颈部纵条纹亦比雄性成鸟更深。(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标本)
量度:(注:见图1)
雄性成鸟:额暗褐具黑条纹,头顶及羽冠黑色,喉白色、中央具棕黄色纵条斑,头侧至后颈栗棕色;上体棕褐色沾绿色金属闪光,羽缘棕白,下体棕黄色,腹羽具黑褐色细羽干纹;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翼上大腹羽棕白色,中腹羽、小覆羽及覆腿羽沙黄色;尾短,尾羽黑,尾下覆羽白;上嘴上部黑褐色,上嘴下部及下嘴角黄色,跗蹠黄褐色。
雌性成鸟:形态与雄性成鸟相近,但后颈更沾棕红色,背部及三级飞羽棕褐色、并具少量棕白色羽缘;腰羽暗灰色,大覆羽棕黄色,胸具深棕色纵条纹,喉颈部纵条纹亦比雄性成鸟更深。(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标本)
量度:(注:见图1)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小,头顶、翅、尾等均黑色,喉白,下体余部棕黄。
生境信息
生态 栖息于沼泽及湖边。以鱼、蛙类及昆虫为食。在沼泽草丛中或树上营巢,窝卵数4—10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16—19天,幼鹭30天离巢。据1987—1991年统计,很少有其越冬种群的报道(Perennou et al.,1994)。
国外分布
亚洲中部,欧洲中部及南部,非洲,印度西北部,马达加斯加岛,澳太利亚,新西兰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因其种群数量稀少,现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小苇(开鸟)共有4个亚种,我国只分布有指名亚种。
引证信息
Ardea minuta Linnaeus,1766,Syst.Nat.,ed.12,1:240(模式产地: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