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鳽

Botaurus stellaris   Linnaeus
   

  382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雄性成鸟:额、顶棕黑色,颊部棕黑且向后延伸,颈侧及后颈淡棕黄色并具暗褐色细横斑;上体黄褐色并具黑褐色纵纹;颏、喉棕白色,中央具一棕褐色纵条纹;初级飞羽红棕色、具棕黑色横斑;下体棕黄色,上胸具棕褐色粗纵纹,腹部具黑褐色纵条纹。雌雄同色。
虹膜黄色,嘴黄、嘴脊前端黄褐,跗蹠及趾绿黄色。
量衡度:(注:见图1)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大,头顶黑色,上体皮黄色带暗色纵纹,下体由黑、褐及皮黄色形成杂斑。

生境信息

生态 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的芦苇丛及沼泽地中。在贵州见于海拔2200m的威宁草海。夜行性,白天藏于沼泽或草丛间。多单只活动。遇人时,嘴向上伸,静立拟枯苇状,不善飞。以鱼、虾、螺、蟹、蛙、泥鳅及水生昆虫为食。在水域附近的芦苇丛或草丛中营巢。窝卵数3—7枚,卵呈橄榄褐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5—26天。据1987—1991年统计,我国主要的越冬种群在江苏盐城滩涂,计有410只,高邮湖(100只)以及河北团泊洼、江西鄱阳湖等地,总数不及千只(Perennou et al.,1994)。

国内分布

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为夏候鸟;辽宁南部、山西、甘肃、河南、山东,长江流域从江苏、浙江到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新疆西部为冬候鸟或旅鸟;贵州、台湾为冬候鸟;冬季偶见于河北南部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可供观赏。肉可食,过去为狩猎鸟之一,现种群数量下降,应注意保护。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大麻鳽有2个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采自辽宁营口的orientalis亚种实为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

引证信息